据中国羽毛球协会网站消息,张志杰在参加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团体赛小组赛时突然晕倒。尽管赛事组委会和当地医院进行了紧急抢救,但他还是于当地时间6月30日晚上11时20分不幸去世。
01
什么是运动猝死?
运动中猝死是指有或没有症状的人在运动过程中无外伤的情况下突然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发生在运动过程中或停止运动后24小时内,故称为猝死[1]。
02
运动猝死的原因是什么?
(一)运动诱发的潜在疾病
运动医学博士生导师廖巴根指出:“因运动而猝死的几率很小,33%的猝死发生在睡眠中,只有1%发生在运动中。”猝死是由于运动诱发的潜在疾病造成的,这些疾病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2)超负荷练习
年轻人的身体看起来很健康,主要原因是基础疾病还没有出现,在这种自以为年轻、有活力的状态下进行超负荷的运动。另外,运动后,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更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脏骤停。
(3)疾病本身
研究发现,剧烈运动会降低免疫功能。在生病的情况下,身体的免疫力本来就降低了,再加上剧烈运动,免疫力会进一步降低。
03
如何预防运动中猝死?
1.定期体检
运动性猝死多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因此定期体检是必要的。定期检测身体指标,如心率、血压等,可以有效发现心血管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1)体格检查:首先测量血压,观察患者呼吸是否急促、瞳孔有无放大或缩小、肤色有无改变、神经反射是否正常等。
(2)心肌坏死标志物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近期经常出现活动后胸痛、胸闷,经休息可明显缓解的患者,需完成心电图、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3)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频繁心悸、心跳骤停、全身无力、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需要完成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进一步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
2、锻炼预适应
运动带来的心源性风险不容忽视。为了应对这种可能的风险,主动预防性运动干预(运动预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反复、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机体可产生内源性保护作用,提高心肌缺血缺氧耐受力,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与一般人群相比,肥胖人群存在心功能异常、病理性心肌重塑、应激耐受力低等特点,这使得他们在运动中更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运动中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研究表明,先发制人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肥胖人群此类危险事件的发生[2]。
3.制定运动处方
对于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需要遵循“根据危险程度制定运动处方”的中国专家共识[3]:
(1)低危患者的有氧训练限制相对较少。可以选择动作稍剧烈、复杂的练习,如跑步机、跑步机、划船机等,除了利用弹力带训练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外,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器械练习。
(2)中危患者的有氧训练适合老年人的跑步机、手摇自行车、医疗体操等。肌肉力量训练主要是弹力带训练。设备也可用于渐进式阻力训练。
(3)高危患者的有氧训练适合卧式跑步机、手摇自行车、坐式老年健美操等,肌肉力量训练以弹力带、皮球为主。对于极度虚弱的患者,还可以采用多点等长训练。火车。
04
怎么救?
心脏骤停抢救的黄金时间为4~6分钟,现场抢救非常重要[4]。
1.如果周围有人,应首先确定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2、如无反应、呼吸或呼吸如垂死的叹息,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向路人求救、拨打120求助,并按照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说明进行除颤。
3、如果没有相关设备,需要自行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现场急救应持续至 120 或急救人员到达。
[1]王凯,段海云。运动健身猝死风险及预防措施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 29(06): 1-2+29+41.
[2] 王传志,王伟,张双双,等。运动预适应降低肥胖人群运动性心血管事件风险[J].生理学报, 2022, 74(05): 792-804.
[3]王冠,张存泰。 《中国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专家共识》若干要点解读[J].医学新知, 2020, 30(03): 174-178.
[4]李国富,李朝伟。对体育猝死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86):13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changwan.com/html/tiyuwenda/9416.html